第五百八十五章 滚雪球-《国潮1980》


    第(2/3)页

    让她机缘巧合的走在了时代前沿,成了京城先富起来的那一少部分人。

    在身边的大多数人还在为怎么买彩电龇牙咧嘴,靠从唇齿间抠钱的时候。

    她已经靠上不封顶的业绩提成,攒下了两万块在常人眼里堪称巨款的积蓄。

    虽然因为学识所限,她尚且还想不到“资本”二字。

    但打小在贫苦家庭环境里长大的她,对资源的算计和调配也特别敏感,尤为擅长。

    她似乎天生就能闻到复利的味道。

    懂得不能让这笔钱闲着,而是应该借给旁人,谋求比银行更多的利息才对。

    于是她就无师自通的掌握了滚雪球的诀窍——用钱生钱,放贷。

    如今社会形式对比头两年已经大不一样了,京城已经不再缺少个体户了。

    从去年开始,找不到工作,被动下海求生的人越来越多。

    而这个年代,大海里的生态环境还是很美好的,蓝色的大海没有多少见血的竞争。

    只要不怕吃苦,哪怕修鞋、修车、配钥匙、补衣服、修钢笔、修手表、磨剪子磨刀、蹦爆米花,也能发财。

    殷悦的同学和街坊邻居中,都不乏下海经商,鼓捣生意已经有所斩获的人。

    但这年头挣小钱容易,要想把生意做大,挣大钱就难了。

    最大的障碍,最受困扰的问题,就是资金的匮乏。

    银行的贷款是绝对不会惠泽到小个体户身上的。

    但经商的个体户们却经常会遇到由于他们自身实力太弱,甜买卖看得见吃不到。

    或者是没看准的货色积压在了手里,如果卖不出去就没钱进俏货,诸如此类的周转困难。

    所以对资金有短期拆兑需求的个体户,不但大有人在。

    而且碍于火烧眉毛,几乎都甘愿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利息。

    只要肯把钱借他们用,能帮他们度过了这个坎去。

    肯付出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十五、二十月息的人,并不少见。

    说白了,钱是很贵的。

    而殷悦的精明,就展现在她敏锐的看准了个体户对资金的需求,而且对放贷目标能做出最安全的选择上了。

    她可不会随便就把血汗钱借给别人。

    为了降低风险,她信奉一个原则——做熟不做生。

    首先放贷只找做服装生意的人。

    因为她自己是卖服装的,最清楚这行里的利润之大。

    也清楚找自己来借钱的人,是否有选择服装的眼光和经营天赋。

    其次,放贷的目标,还必须的是人品过得去,知根知底的熟人。

    且有按手印的借条,营业执照做抵押和中人作保才行。

    有了这些,欠债不还,就没太大的可能性了。

    因为她毕竟有凭有据,能找着借钱人的根儿上。

    哪怕借钱的人赔了。

    但凡要点脸,还想把生意做下去,就不可能不认账。

    最后她还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对每个借贷者罗列信用度。

    信用好,人品好的,生意做得好的,她可以多借,利息也会相应渐少点。

    如果心里存疑,她就少借,而且利息要的会高一些。

    但再怎么说,她是不会把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针对一个借贷者,哪怕再信任,关系再好,她顶多放贷自己资产的一半就到头了。

    至于怎么和目标提及这种事?那太容易不过了。

    现在是手里有钱的人才是稀缺资源,是完全的贷方市场。

    殷悦只要找到这些做生意的人主动聊上两句,让他们知道自己手头挺宽裕,再留下个联系方式就足够了。

    但凡生意人,就没有不想借鸡生蛋的,更没有抹不开面子一说。

    一旦遇到了用钱的时候,第一反应就会联系她,提出借钱的事儿来。

    总之,作为手有余钱的金主,殷悦完全居于有利地位,几乎是毫无风险的分享起改革初期的商业红利。

    像她第一笔钱放出去就特别顺。

    那次,是她借给了一个卖高跟鞋的初中同学五千块。

    说是一个月,可其实二十来天,人家就还了。

    百分之十的利,五百块顺利到手,同学还请她搓了一顿饭,表示谢意。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