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金銮殿上。 御史台官员和丞相府的官员们,一个个轮番上阵,围绕着“岁举制”和“中正制”,花样百出的各种对骂。 皇帝项燕然百无聊赖,听的有些犯困。 这些对骂,他已经听了半个月,耳朵都起茧子。 众朝臣们就不能来点新鲜的骂法? 或者干脆一点,拿出个结果来也行! 年仅十四岁的太子项天歌,正经危坐在太子座席上,却是津津有味,充满了好奇。 他原本觉得跟自己无关,是两派朝臣的争斗,自己只是来看一场大朝争的热闹。 可是被小昏侯一番“教唆”,忽然想看两派官员的站队立场。他不由仔细听,仔细品,这两派官员的意图。 太子惊喜的发现,自己居然看懂了。 两派官员所争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举荐权”。 谁有资格来举荐举子参加殿试?! 按照之前的“岁举制”,只有王侯公卿和二千石以上官员方,有举荐的权力。 他们几乎清一色都是门阀勋贵派,或者是郡县的顶级豪族,占据了大楚官员的绝大部分。 而儒派官员对此极为不满,提出改制,要用“中正制”——以当世大儒为中正官,来取代王侯和二千石以上官员,举荐人才参加殿试,入朝为官。 如此,才能让更多的儒生,进入朝堂。 依然是举荐制。 只是举荐权换了人。 这涉及到巨大利益的转移,从门阀勋贵让渡给儒派。 门阀勋贵派自然不会轻易的让渡出这庞大的利益,他们又不傻,凭什么要把自己手里的举荐权,让给大儒。 御史台这一波气势汹汹的冲锋,再次被丞相府众官员们给无情的挡了回去。 以金陵十大门阀为核心的丞相府,根基太过深厚。三公九卿级的高官,至少占了十一个之多。 从谢胡雍主相、李荣太尉、王肃副相、太常卢梓、郎中令崔浩然、大农令杨褚、少府萧恭望...哪个不是王侯门阀? 仅有御史大夫孔寒友一人,是儒派官员领袖。 任由御史台如何叫骂,丞相府这边一口咬着反对改革祖制。 儒派的根基在大楚郡县的中底层,在朝堂上势单力孤,根本无法撼动门阀勋贵。 太子项天歌琢磨着,这两派官员的确都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而战,似乎并没有考虑皇帝的意思。 照这样下去,恐怕今日的大朝争,儒派依然要无功而返。 太子瞧了一眼父皇项燕然,父皇在宝座上神情淡漠,也不知在想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