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君臣奏对!-《北宋之无双国士》


    第(2/3)页

    欧阳辩道:“在我的计划中,咱们只需要保持120万左右的常备军队就可以了……”

    苏辙一惊:“咱们要裁掉接近80万的士兵!这么多的士兵该怎么安排啊,稍微不慎,很可能会酿成大乱的啊!”

    欧阳辩点头道:“没错,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不过子由你也别担心,你听我说完。

    裁撤的这八十万军队,年老没有知识的士兵,这些人要妥善安置,有家属的已经享受到了军属的待遇,多给一点钱就好了,至于没有军属的,则是要多给一些田地,他们的婚姻问题也要当地多操心一下,有田地有婆娘,就闹不出乱子来。

    但里面会有大部分的是学过知识、觉悟较高、战斗技能也高的,这些人的确不能任由他们流向民间。

    这部分的人主要有两个去处,我有一个设想,子由你帮我参考一下。

    一个是我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这个力量我称之为察警,察警包括了刑事察警、治安察警、交通察警、巡逻察警、武装察警等等,这主要是对内的,以后剿匪这种事情,根本无需军队去处理,军队主要就是对外的。

    另一个便是基层组织,古时以来说什么‘皇权不下乡’,其实不是什么规则,也不是什么避讳,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皇权下乡的好处太多了,基层百姓若是能够组织起来,能够发挥的力量就太大了。

    以前乡里总是会出现宗族盘踞、乡村恶霸鱼肉乡里这等事情,如果建立起基层组织,有咱们有组织有纪律的战士带领的基层组织,不会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而且这个时机刚刚好,咱们大夏土改将土豪劣绅都扫了一遍,正是乡里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这个时间建立乡村组织,很快就能够扎下根来,以后朝廷对乡村就能如臂指使,国家的力量便是来之对人民的组织程度,能够组织的人越多,国家的力量就越大!“

    苏辙整个人都听傻了。

    欧阳辩的设想不是天方夜谭,反而苏辙听出里面蕴含的重大的机遇,一旦大夏把握住这个机遇,大夏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但是,要实现这么大规模的组织,苏辙感觉还是有些心下没底,尤其是需要投入的经费。

    “……季默,你的想法的确是很棒,察警体系对社会稳定帮助极大,基层组织能够保证国家对于乡村的把控,但是这都是要花钱的啊,而且是花大钱,这钱从哪里来?”

    欧阳辩一笑,苏辙的考虑的确是现实的问题,先不说基层组织的问题,就说察警体系,后世清代的时候,据何刚德《客座偶谈》卷一称:庚子(年)前,中国无警察,余到苏后始创办。

    端午桥制军告余曰:“以中国地大,只求一里有两警察,年已需五万万银。以全国岁入,办一警察尚且不能(注:当时岁入未至四万万银),何论其他?“

    渠倡言立宪,喜办新政,所言竟与之反,不知何意?嗣后,各县勉强兴办,小县二三十人,大县亦不过五六十人。民国成立,遂逐渐扩充警力……

    察警体系因为是维持国内秩序的,所以少了没有用,必须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才能够达到治理的目的,后世的察警系统一共有一百八十万人,对于大夏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欧阳辩点点头道:“子由你说的是,目前来说,这个支出无非就是给军队或者给察警系统建设的费用,相差不会很大,以后察警系统要扩大满足需求,还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先搭框架,不会费费很多的钱,等以后要扩大了,南方的经济也尽数恢复,到时候大夏也不缺钱了。”

    说到南方,苏辙脸上出现了笑容,接手江南的时候,江南百业凋零,但局势以稳定下来,江南海商的回归以及远洋集团的大订单采购,江南顿时重新焕发出活力来,半年的时间,江南焕发出来的经济活力,比北方都要强劲得多,江南果然不愧是江南!

    苏辙预计到了明年的时候,江南诸路将会重新攀升之国家最富裕的几个路,经济中心向南转移,这是千年的大势,即便是欧阳辩也无法逆转。

    江南本身的工业基础就是大宋最强的地方,虽然说这几年因为大萧条以及工业机械推广变得落后,但老基地的潜力依然是存在的。

    在江南重新回到海上的时候,对外贸易畅通,产业轰隆开动起来,江南几百万熟练工人全力开始生产,之前有多凋零,现在就多有活力。

    大宋朝的时候,江南几个路的赋税占了大宋朝岁入的一半,后来欧阳辩在荆湖北路推行大开发,这才不让江南几路独领风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