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大棒打更人-《明朝小相公》


    第(2/3)页

    胡惟庸案,是洪武朝大案之一,丞相胡惟庸凭借一己之力,让丞相这个伴随封建王朝一千多年的最重要的官职彻底废除。

    丞相乃百官之首,权力大了,自然和皇权就产生了冲突,朱元璋可不是什么善男信女,老子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天下,凭什么分给你这么大的权力?

    李善长当丞相的时候还比较谨慎,徐达经常带兵在外,汪广洋只知饮酒吟诗,这段时间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尚不突出。但胡惟庸为相七年,擅权乱政,许多生杀黜陟等重大案件,他往往不向朱元璋请示,就擅自加以处理,这自然让权力欲极强的朱元璋大为不满。

    丞相又如何?该杀的时候一样不会手软!

    洪武十三年,这一天终于来临,朱元璋以“谋不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并在后续十余年一直在追查余党,前前后后共诛杀三万余人,这就是大明历史上著名的胡惟庸案。

    林墨深感疑惑,问道:“宋珏和胡惟庸案有何联系?”

    姚继说道:“当时,内庭有两名官员,分别为名宋璲、宋慎,此二人乃是叔侄关系,宋慎因胡惟庸案牵扯并被诛杀,其叔宋璲蒙受株连,亦被杀。”

    林墨明白了姚继的意思,说道:“这二人也姓宋,与宋珏的关系……”

    姚继喝了口茶,慢慢说道:“宋璲乃开国文臣之首宋濂之子!”

    “宋濂?”

    “宋濂早已告老还乡,但是因宋慎牵连胡惟庸案,宋璲、宋慎被诛,宋濂举家流放茂州。”

    林墨大致明白了,洪武十三年,宋濂举家流放茂州,洪武十四年,茂州出了个宋珏,一举拿下小三元,本来大好前程,但是突然放弃科举,看来,并非宋珏志不在朝堂,而是不得已只能放弃。

    院试之后便是乡试,如果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了,这时候,朝廷会考察每一位生员的家庭背景,甚至倒推三代,想来宋珏因为家族中有人牵连至胡惟庸案,无法过审,只得放弃科举,转而游历四方,最后凭借自己的才学创办香山书院。

    而且,胡惟庸虽然罪有应得,却远没达到牵连至三万余人的程度,其中更多的因素是朱元璋废除宰相制的一个借口,说是冤案也无不可。

    如此看来,宋珏对大明皇帝心存怨恨,继而和靖难遗孤混在一起,也说得过去。

    “大友,按照这条线索,仔细去查一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