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展现高情商的“实用话术”:话,就得这么说才好听-《高情商语言训练课》


    第(1/3)页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是有技巧可学习的。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人,就得说不同的话。会说话的人,开口就能让人高兴,而不会说话的人,开口就能把人气得跳起来。所以说,一个人,会不会说话,说得好与不好,这其中的差别是非常大的。

    说服的话——攻心才是硬道理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其实都是没有对错之分的,只是双方的立场不一样,想法不一样,所以才会发生冲突与争执。就像螃蟹和乌龟,一个横着走,一个竖着走,你却很难得出一个结论,说究竟是横着走正确还是竖着走正确。

    在谈判桌上,很多人都会陷入一个误区,认为要说服别人接受自己的意见,就得先证明别人的意见是错的,自己的意见才是正确的。但实际上,这种想法本身就不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原本就是很正常的,在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选择a是对的,但选择b又未尝没有道理。

    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个命题本身就是错误的。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就得去理解他的想法,他的需求,站在他的角度去想他所想,思考他真正想要的。你甚至不需要去驳斥他,不需要告诉他所谓的正确答案。最高明的说服其实在于“攻心”。

    1987年的一天,在纽约一家珠宝行里,新来的业务员丽娜在接待一位顾客的时候,不小心把一颗价值不菲的珍珠掉到了地上。当时店里客人很多,丽娜一个不留神,就不见了珍珠的踪迹。

    要知道,这颗珍珠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她的工资,要是无法找回珍珠,丽娜不仅会失去好不容易找到工作,甚至还要背负上巨额的债务。那一刻,丽娜感到十分绝望,她扫视着店里的每一位客人,回想着珍珠滚落时候的场景。最终,她将目光锁定在了一位男士身上,那位男士打扮得虽然很得体,但衣着显然有些陈旧,他若无其事地站在角落,眼神却透露着挣扎和闪躲。

    丽娜几乎可以确定,珍珠很可能就在那位男士手中,而那位男士或许正在挣扎,是否该将这颗足以改变他境况的珍珠据为己有。

    丽娜紧张地走到了那位男士身旁,抬起眼睛看向他,闪烁着泪光轻声说道:“先生,您知道,在这样艰难的时期,想要找到一份工作真的很不容易。这是我上班的第三天,我真的十分需要这份工作。”

    听到丽娜的话,这位男士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丽娜噙着泪光的双眼。

    丽娜将他的反应看在眼中,于是又恳求地将这话重复了两遍。终于,这位男士伸出手紧紧握住了丽娜的手,然后转身走出了珠宝店。丽娜颤抖着把手打开,那颗失而复得的珍珠正静静地躺在她的手心,散发着迷人的光泽。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精彩的说服。

    丢失珍珠是丽娜的失误,而且她手上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那颗珍珠是被那位男士捡走了。如果当时她走向那位男士,直接告诉他说:“请把珍珠还给我。”那么无异于是在逼迫男士当众承认自己的不义行径。而且,作为客人,只要男士坚决不肯承认,最终的黑锅还是只能由丽娜自己来背。即便最后确实证明了珍珠在男士身上,那么这位男士顶多灰溜溜地离开,而丽娜的工作,恐怕也是无法保住的。

    丽娜最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她既没有义正言辞地指责那位男士,也没有试图用拾金不昧之类的大道理去说服他,而是选择了一种最打动人心的方式——攻心。从那位男士的衣着和眼神中,丽娜知道,他和自己一样,是一个在困境中挣扎的人。因此,丽娜直接向他说明了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自己的恳求,从而激发了这位男士的同理心,最终交出了珍珠,让这个意外圆满落幕。

    可见,想要说服一个人,攻心才是硬道理。当你能够把话说到对方的心坎里,让对方产生共鸣的时候,你说的话究竟正确与否其实已经不重要了。说服与辩论不同,辩论需要分出胜负,而说服的目标则只有一个——打动人心,获得对方的认可。

    禁忌的话——失意人面前莫说得意之话

    人总是本能地认为,只要自己展现出足够的优势,就可以得到别人的敬佩与欣赏,然而事实上,那些喜欢夸耀自己的人,恰恰正是人们最讨论的一种人。尤其是那种丝毫不顾及别人的心情,在失意者面前还不停炫耀自己成功的人,简直令人厌恶。

    试想一下,当你正在饥饿中挣扎的时候,一个人却不停地在你面前说昨晚在五星级大酒店吃的螃蟹有多么美味,你是会敬佩和欣赏他的成功,还是恨不得把他按在地上揍一顿?所以说,在失意的人面前别说得意的话,那只会更加突出你的自私和虚荣,让人对你更加反感和厌恶。

    最近,林珊的丈夫因为公司经营不善而陷入财务危机,会计和副经理又卷款潜逃,公司的状况无异于是雪上加霜。

    林珊有不少朋友都是做生意的,为了帮丈夫找找门路,看看有没有希望可以帮公司一把,林珊特意邀请了几位平时关系比较亲近的朋友到家里做客。来的几个朋友都知道林珊丈夫公司的情况,因此在帮忙想办法的同时,也尽可能地避免提及自己生意上的事情。

    随着饭桌上的推杯换盏,酒入酣处的时候,其中一个朋友却忍不住了,最近他的公司刚接了一笔大单子,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早就想找个机会在熟人面前显摆显摆了。几杯酒下肚之后,这种炫耀的欲望也迅速升腾起来,于是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述自己如何在短短数年里把公司发扬光大,如何巧舌如簧地说服客户拿下订单。

    看着他一副得意洋洋的样子,其他人都有些尴尬,几次试图阻止他继续这个话题,却都没有成功。讲到后来,这位朋友越说越高兴,甚至还凑到了林珊身边,滔滔不绝地帮她分析为什么她丈夫的公司会经营失败,到底是哪里做的不好,要如何改善云云。一直到林珊已经忍无可忍,其他朋友才赶紧纷纷起来告辞,把这个喋喋不休的醉鬼拉走了。

    后来,在其他朋友的帮助下,林珊丈夫的公司总算度过了难关。而林珊也再没有和那个在她面前得意洋洋炫耀的人有所来往。

    每个人都有虚荣心,都希望在春风得意的时候能得到其他人的称赞和崇拜,这是非常正常的。假如林珊丈夫没有陷入困境,遭遇那些烦心事,那么相信不管这个朋友怎么炫耀,也不至于断送掉彼此的友情。可偏偏他却在林珊最失意痛苦的时候,毫不掩饰地炫耀了自己的春风得意,这种行为无异于在对方伤口上撒盐,也难怪最终丧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每个人都有处于人生低谷的时候,在这种时候,人往往是最敏感,也最脆弱的,一点点的刺激都可能让他随时崩溃。在这种时候,如果你还在谈论自己的得意,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你故意在刺激他、蔑视他的感觉,进而滋生对你的敌意。所以,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在与人交际时,尤其是你的交际对象最近可能并不顺利的时候,一定要懂得避讳,切莫在失意者面前大说得意的话,这是人际交往中最需要注意的禁忌之一。

    更何况,在现实生活中,那些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都是不屑于炫耀自己的优秀的,那些真正聪明的人,则都习惯于将低调进行到底。相反,那些越是喜欢炫耀的人,实际上内心就越是缺乏自信,因此他们只能通过不断地吸引别人的关注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求人的话——情感利益双辅助

    在社会上混,就难免会有求人的时候,可怎么求,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帮助你,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

    既然是求人,那么首先姿态就得放对,尤其不能表现出任何的强迫性或命令性。要求人,就意味着我们是弱势的一方,是应该放低姿态的一方,如果总是端着架子,那么难免会让对方产生抵触心理,甚至明明可以出手相助,也会因为心里的那点儿不舒服而选择拒绝。

    其实,既然已经走到了求人的一步,又何必自欺欺人地端着架子不肯低头呢?故作强硬不会让我们显得更有尊严,反而只会把我们内心的脆弱和无措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可怜巴巴。相反,大大方方,坦坦荡荡,或许还能被赞一句能屈能伸。

    姿态放对了,怎么把求人的话说出来也是门学问。首先要看对象,你求的人和你是什么关系,你凭什么去求他,他又凭什么愿意帮助你,这一点得先搞清楚。如果是朋友,那么仰仗的可能主要是交情,如果是合作对象,那么仰仗的显然就是共同利益。定位确定了,就知道怎么求、怎么说了。

    公元313年的时候,秦国想要攻打齐国,但碍于齐楚之间的盟约,秦国不敢轻易用兵,于是秦国就派出了张仪去游说楚国,想要破坏齐楚之盟。

    从某个方面来说,这其实就像是张仪去求楚怀王给他办事一样。那么,张仪是怎么求的呢?

    张仪是这么跟楚怀王说的:“我奉了秦王的命令来出使贵国,想要商谈一下我们两国结盟的事情。我们秦国在经历商鞅变法之后,国力变得十分强盛,尤其是军事力量,堪称雄踞天下,民生经济方面发展得也非常不错。楚国要是和我们秦国结盟,那就是强强联合,这天下就是咱们说了算了。只要你答应,和齐国把关系给断了,和我们秦国结盟,我保证,到时候秦国会把商於的六百里地送给楚国。然后咱们两国再联姻,以后咱们就是兄弟了!”

    张仪这一番话说得是相当有水平的。首先,他是秦国的使者,这是他的身份定位,这个身份决定了即便他是来求楚怀王办事的,这姿态也不能放得太低,否则有辱国体。然后先说明自己是来干什么的,交代清楚目的。交代完之后就开始说秦国有多好,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说这些其实就是一种威慑,让楚国知道,秦国不比齐国差,甚至来说是比齐国更强大的。之后,开始谈利益。秦国和楚国之间,要是能合作,那主要仰仗的,肯定是利益,这个跑不了,所以要先商谈利益,直接摆出来,只要你肯合作,我给你什么,就像谈生意一样,摆出筹码,然后再让你选择。利益谈完了,接着谈感情,联姻,结成兄弟之好,以后就是咱俩联手打天下。

    这一通话讲下来,什么条件都具备了,实力秦国有,利益给得多,就连感情方面都照顾到了。种种条件都不容拒绝,所以楚怀王答应了,当然后来也就悲剧了。

    可见,这求人是个技术活,想要让别人同意帮你,你就得步步为营地突破对方的心防,提出让人无法拒绝的理由,这样对方才会心甘情愿地向你伸出援助之手。人是一种感情动物,所以求人得谈感情;但同时,逐利也是人的一种本性,所以光有感情还不行,还得拿出利益作为辅助。感情、利益双管齐下,求人的话就得这么说。

    反驳的话——晓之以理,更要动之以情

    没有人喜欢被反驳,但在沟通的过程中,反驳却又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尤其是当你试图说服对方接受你的意见,或承认你的观点时,你就不得不反驳他提出的某些想法和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不考虑对方的感受,直截了当就提出反对意见,那么无论你的反驳有没有足够的道理,都会瞬间激起对方的敌意,这样一来,接下去的谈话也就很难进行了。

    那么,在避无可避的情况,我们又要如何把反驳的话说得好听一些,尽可能不引起对方的反感呢?其实很简单,先给他一颗甜枣,在情感上取得对方的认同,然后再提出不同的意见,把你的观点潜移默化地推销出去。换言之,想要把反驳的话说得好听,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既要晓之以理,但更要懂得动之以情。

    日本松下电器驻法国分公司的前ceo吉田皓野先生就曾分享过他反驳他人意见的窍门,那就是在对方说完自己的观点之后,先说“是的……”,然后再提出“如果……”。利用这样的句式,吉田皓野先生总能把反驳的话也说得好听,让人接受得甘之如饴。

    作为分公司的ceo,吉田皓野先生在公司享有绝对的话语权,但他从来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去强迫下属接受他的意见,因为他很清楚,通过强制手段缔造出来的权威是非常不牢靠的,无法获得别人真心的臣服和追随。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