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陛下……” “臣年老体弱,怕是受不得风沙……” “爱卿身体这么不好?吏部,太仆寺主薄吴凯之,忠于国事乃至累病于身,朕不忍忠臣受苦,特赐荣贵,吏部按制去办吧!” “陛下,臣……臣……” “嗯?” “臣叩谢皇恩!” 皇帝快刀斩乱麻,处理了三名官员。不过这几人都是中低品级的官员,没能让剩下的十余人打消主意。 “林爱卿,你怎么看?” 听到皇帝问话,林枢出班躬身:“陛下,臣有一问,百思不得其解。” 皇帝微微一笑,抬手示意:“讲!” “昭君也好,文成也罢,匈奴与大汉、吐蕃与大唐,可因和亲换来和平?” 林枢转向翁同书:“翁大人,你在翰林院呆了十几年了,想来对于史书典籍聊熟于心,请问翁大人,和亲之策,真的有用吗?” 翁同书当即应道:“怎么没用?《汉书·元帝记》有载:‘竟宁元年春正月,匈奴乎韩邪单于来朝。诏曰:“匈奴郅支单于背叛礼义,既伏其辜,乎韩邪单于不忘恩德,乡慕礼义,复修朝贺之礼,愿保塞传之无穷,边垂长无兵革之事。其改元为竟宁,赐单于待诏掖庭王樯为阏氏。’此后数十年,边疆安宁,从无刀兵之事。” “翁大人也说了,不过数十年而已。更别提文成公主和亲后仅仅十数年,吐蕃就在大非川与唐军杀的血流成河。靠一女子能换来边境安稳?这话你也信?” 林枢又转向了一旁的一等子柳芳:“柳大人,不知理国公府什么时候拿不动刀了,要靠躲在柔弱女子身后保平安。老国公在世时与鞑子誓不两立,没想到这才不到百年,他老人家的子孙就想着与瓦剌人结两姓之好了。” “这叫大局为重,如今河西不宁,此时若是再招惹瓦剌,朝廷如何应对?军国大事,你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孩懂什么?打仗的事,你不懂!” 柳芳毕竟是八公之一柳家的家主,被林枢方才一阵挤兑,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他涨红着脸找了个借口反驳了几句。 林枢呵呵一笑,回应说道:“是啊,我是不懂,不过是协助英国公和张阁老平定了河南之乱,又在天门山以五百人不到,拖住了两千叛军而已。不像柳爵爷……咦,下官还真不知柳爵爷打过什么仗,杀过多少敌。” “你……无礼至极!” 哼! 柳芳被林枢挤兑的话都说不出来了,一甩袖子,缩进队列中不再说话。大殿中的文武百官,又不少人被林枢与柳芳的对话给逗笑了。 “林爱卿,不得无礼。国朝平稳数十年,柳爱卿不过是没机会罢了。理国公府世代从军,乃勇武之家。来日若是边疆不宁,柳爱卿定会身先士卒,浴血沙场的。柳爱卿,朕说的对不对?” 皇帝都已经说到这了,柳芳自然不能否定理国公府的勇武,只能硬着头皮回道:“陛下所言甚是,臣与臣之族人,永为大楚之刀兵!” 林枢躬身向柳芳深深一躬:“下官失礼,还请柳爵爷勿怪!” 哼! 柳芳随意的抬手示意无妨,冷哼一声不再说话。林枢再次看向其他人,竟然吓得这些人没有一个敢与他对视。 最后林枢只能躬身面向皇帝,郑重谏言:“臣从不相信和亲之策能平息烽火,唐时文成公主入吐蕃,带去诸多农、工、医等典籍,并由大量工匠、农夫、医士随行,使得吐蕃国力骤然大增。陛下,和亲不一定能带来和平,但很大程度上会养虎为患。请陛下三思!” ------题外话------ 原本还想再更两千来字的,今日突然被叫去县里检查,回来的太晚了,明天再补上吧。晚安! /101/101772/29121137.html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