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御书楼-《宁城往事之三朵花》
王淑仪的家就住在小南街。
三人穿过热闹的大东街,转过小东街,就进入了小南街。
在小东街和小南街交界的这一片地方有着悠久的历史。
历朝历代这里都是书院,学宫的所在地,附近住的也都是以诗书传家,科甲蝉联的当地名门望族,并都以清正的家风家训传承成为士人群体的楷模。
尤以张家,席家,杨家,为甚,吴家,王家,都只能排在后面。
现在的县立小学和县立男子初级中学就是在以前书院和学宫的基础上改建的。
在小东街和小南街交界的地方就是张家的御书楼。
御书楼是清雍正元年(1732年),皇帝敕封皇家老师、大学士吏部尚书张鹏翮府宅。
张鹏翮最为突出的政绩之一就是治理黄淮。在被委以河道总督重任前两年,时任左都御史的张鹏翮被康熙帝派去陕西查处川陕总督吴赫等侵蚀挪用百姓钱粮案。张鹏翮对贪污腐败分子进行严惩,令康熙帝十分赞赏,他曾说:“张鹏翮前往陕西,朕留心察访,果一介不取,天下廉吏无出张鹏翮右者。”
御书楼在宁城小东街,坐北向南,有房屋四重,每重长三间。第一间为正房,门匾“怀冰雪堂“为康熙皇帝手书;第二重为抱厅,门上悬挂康熙皇帝手书“嘉谟伟量“匾额;第三重为厅房;第四重是二门,两侧均有小花园。整个府邸为土木穿斗结构,无附属的台、榭、亭、阁,所以显得房屋矮小。
那是因为张家注重清廉家风家教的传承。
多年在富庶的江南地区为官,都没有让张鹏翮放松清廉自律,对多余的财物,他始终保持警惕,分文不取。他抵任浙江巡抚后,立即退还了室内的华丽陈设,保持简朴的生活方式,并在任上严惩贪官污吏。后来他离开浙江时,百姓纷纷拦路挽留,并将其画像绘于竹阁之上,要子孙后代“勿忘我公之惠政”。
他在家训中教育子孙“务须屏除恶习,力于勤俭”;当官“不得以贿败官,贻辱祖宗”,“律己公廉、执事勤恪”。
张家在修建御书楼时,为了节省,同时也为了不过于张扬,没有修建当时达官显贵们府邸常常要建成的台、榭、亭、阁,因此用材也一般。
因为康熙皇帝亲笔题写匾额,这座张家老屋一直被称为“御书楼”。
当时御书楼的大门是开在大东街的,东街是大街。由于皇帝敕封,整个清代的各类官员从这里经过,都要遵照规矩,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这让一些官员觉得很麻烦。于是为了减少麻烦,清末有人向张家后人建议:“贵府若把大门改在小东街庇佑大发。”而这个时候,张家已经失去了当年的权势和财富,因而相信这种说法,将大东街大门改成了巷道,在小东街开门。
虽然张家现在已经不像前朝那样显赫了,但是宁城的人还是以张家为荣,尤其是这里的学校老师,他们在教导子弟的时候,每每最爱讲的就是张鹏翮的故事。
………16岁时县州道试皆排第一。因勤学好问,他深得书院先生喜爱。一次,先生外出十天未归。学子们读书闷倦了,便放下书本出去玩耍。张鹏翮站在山坡上,遥望涪江问同学:“茫茫世间,人以何为首?”
“人以官为首”,一名同学答道。张鹏翮却不以为然道:“茫茫世间,为民造福之志为首!”后来,张鹏翮用55年的仕宦生涯践行了这一回答,身居高位仍坚守廉洁奉公的操守。
很多学生记住了这句话,“茫茫世间,为民造福之志为首”。
而去王淑仪家就要经过张家的门。
三人每次从这里经过都有一种肃穆感,放慢脚步,不敢大声喧哗,这也许就是对书香门第清廉世家的一种敬仰吧。